© 是一个坛|Powered by LOFTER

三国谋士群像歌词 个人主观注解

https://5sing.kugou.com/fc/13915907.html原曲,建议搭配食用



【唉,这首歌,太好听了太好听了太好听了而且词也超棒,出于喜爱心理写了这个,唉。

本来跟我没什么关系,但就是忍不住想打个像注释的东西……全篇瞎猜别轻信

以《三国志》为准,毕竟《三国演义》是小说且与正史有出入。

全文语气微妙地通俗化。

作为三国粉的一次经历吧。

往下翻很长一段都是名表】

 

『三国谋士群像』谋定

【曲】:Rin-飞鸟
【词】:龙庭&薄暮
【策划】:乌鸦祭酒
【和声】:水青染
【美工】:哑荼
【歌曲混音】:琉尤
【剧情混音】:麦兜不吃书

【歌手】:
总起+前起:暖玉
总结+收尾:依月聆心
周瑜:倾暖
郭嘉:云朵童鞋_avi
陈宫:落叶听秋
贾诩:嗣音
鲁肃:大柚子echo
陆逊:Akira明
法正:苍凸
荀彧:淹城Sissi
荀攸:萝莉卡
曹操:安妮酱ANNI
诸葛亮:鹊小楼
司马懿:灯时(外援)
程昱:清祀Tinnie
庞统:洛颜如儿(外援)

【念白】:
自家:
贾诩:墨千临【神御工作室】
庞统:木木(自由人)
陈宫:长小歌【余音工作室】

【外援】:
曹操:木成【木成配音工作室】
郭嘉:李逍遥【声声MELODY】
荀彧:風花【風醉花倾府】
鲁肃:濁酒【影音同画】
陆逊:苏墨珝【翼之声】
荀攸:墨云【银月之光】
诸葛亮/司马懿:吴铭(自由人)
法正:十一(自由人)
周瑜:酒神倒吊男(自由人)


Start
——念白——
【陈宫】:人活着总要背负些什么,而那种生命中只有自我在站立的方式不是我想要的。曹阿蛮,是你摧毁我的羁绊在先,就休怪我不义在后了!

【陈宫,字公台,总的说就是一开始陈宫认为曹操刺杀董卓被追杀,是个大智大勇豪情壮义之人,就弃官带着曹操跑路,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结果一路上逐渐发现曹操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投奔吕布结果后来吕布各种葛优瘫,最后白门楼被斩。

念白【只有自我站立的方式不是我想要的】应该是指 曹操“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态度吧。包括曹阿瞒也是对曹操的蔑称一种。【摧毁我的羁绊】这一句…还真的是不太明白呢。大概是曹操曾经下令处死兖州数名名士,缘由是因为那些名士批议曹操本身宦官亲缘出身背景,而陈宫素来与兖州名士们有友好往来的情谊,被曹操下令处死的名士中可能有几位是陈宫的朋友。但是不太确定唉 个人瞎猜着玩吧。】

曹操:怎么评价我那是后人的事了,虽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但我为他们付出了全部,让他们欠我又何妨。

【这句话!!作为大魏迷妹的我!简直!啊啊啊曹老板真帅…但“宁肯”这一句是出自演义的,原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有些极端是真的,在历史上曹操也备受非议,争论者很多。个人认为评论一个人为什么一定要定下褒贬之意呢?曹操确是猜忌心理重,但著名的徐州之战屠杀百姓,至今也真伪不明,各大史书都要撕起来了。就算是真,也不能因此完全给一个人扣上帽子,根据史实,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曹操,北方的统一速度是肯定没有这么快的。

记得曹老板有一句话,不记得是正史还是演义中的了,大致意思“若世上没有孤,不知天下还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这样的,当时还想了好久,觉得并不是没有道理啊。逐鹿的群雄只是一小部分有着豪情壮志的不安分之人,作为百姓谁希望有乱世呢?也许谁夺得天下都不甚重要,只要自己能存活下去,甚至可以不用达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理想小康——只要能安安分分、平平凡凡地度过一生就足矣啊。虽说曹老板这句话的确有些极端化吧。】

【贾诩】:所谓不自私只不过是从别人的角度来欺骗自己,所以,谁都是自私的。而且只要我过得好,即便亲手开启这场炼狱,那又有什么关系。

【贾诩贾文和!三国里可以说的是最聪明的人了吧。如果当初不是贾太尉献计李傕郭汜去作乱反咬,三国究竟是否会存在 也是个相当有趣的话题啊。李傕失败后投奔张绣,后来又劝说张绣投降曹操——其实这一点有点自保的成分——也相当招黑。后期辅佐曹操和曹丕也出了一些很高瞻远瞩的建议,子女成亲避开了权贵,晚年更是闭门修性,可深知其自保之术啊。唉不行了我对太尉的喜爱,简直是滔滔江水…以至于跑题了。这句台词总体上就是说贾诩的为己谋利的…有一点点负面的形象吧。】

 

歌词——
00:27
【前起】
鼓角吹朔漠,江山化荒凉万里。
谁毁了繁华,谁又悲喜。
天祚转,又是谁说不足为奇。
隔年花破后而立。

——歌词——
00:58 
【总起】
奸佞藏,乱朝纲,黄巾起山河动荡。【东汉末年朝廷乱七八糟十常侍还有黄巾起义】
紫薇转,空流亡,十三州风雨仓皇。 【十三州 百度司州(司隶校尉部),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荆州益州交州(雍州非东汉十三州)  顺带一提后来曹老板想要恢复九州制度然后被荀彧鄙视回去了2333
千嶂里,凄然向,生悲腔,中天悲凉。
旧惆怅,新断肠,当年褪色今月已霜。

——念白——
01:11 
【陈宫】:不信任的后果,某,与汝一同承担。【这个听歌的时候就在想是对吕布说的…吧 不确定唉 百度也没百度到】
【周瑜】:子敬之不惠甚矣,艨艟破曹,如破竹矣。东风!【哈哈哈哈第一句话的意思大致是子敬你也太不聪明了用艨艟这种攻击性的船攻打曹操简直势如破竹嘛】

——歌词——
01:25 

风,灼灼。艨艟待发江左。
空蒙,山色,不破连环铁索。【周瑜周公瑾   赤壁的故事 唉 不知道这个歌词是以三国演义为标准还是三国志 三国志中貌似没提到借东风,顶多是孔明夜观天象吧连环铁索计是徐庶献给曹操的,因为曹老板的水军多是北方人,所以把船连在一起变成平稳地面一样的状态 哈哈哈哈其实就是为了让曹老板烧得更痛快 唉 歌曲里面这句的音色简直不能再好听了】

天纵,奇佐,鬼神落子难度。
辽东月色一颗星寥落浮沉患几多。【郭嘉郭奉孝   也是男神一样的存在啊可惜去世的太早了。郭嘉被誉为鬼才,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在跟随曹老板征辽东的时候水土不服病倒,结果等曹操回来已经去世多日了。三国演义中有《郭奉孝遗计定辽东》(应该是叫这个吧…懒得查了)的章节。郭嘉去世后曹老板还发表过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的言论,包括后来赤壁之战失败后,曹老板又怀念了一番以及歌曲里这句音色唱腔也超好听

顺带一说,网上有很多人对“三国中郭嘉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进行长篇大论。郭嘉于建安十二年去世,同年诸葛亮出山。二人没有战略上的任何交集。其实我觉得这个话题像“诸葛亮和司马懿谁厉害”一样智障。只能说,郭嘉以奇谋著称,而诸葛亮在智略过人之上还多了分治理国家的贤能。

乱世良木难细琢,
至今犹叹白门血溅落【陈宫陈公台   白门溅落 是吕布和陈宫一同殒命白门楼 在曹操问及陈宫是否能继续为自己谋计的时候陈宫也只是但求一死的态度。】

飘零辗转冷眼观他起落,
算无遗策洞人心若观火。【贾诩贾文和。    我直接贴百度吧  上面都叨叨一遍了   贾诩:在投靠曹操之前,将身边的人以及主公玩弄于鼓掌之间。他挑唆郭汜李傕反攻长安,祸乱天下。他左右了东汉末年的全国大势。在张绣阵中献计发动宛城之战,弄死了曹操的爱将典韦,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征西凉时,贾诩献计离间马超韩遂,居功至伟。赤壁之战贾诩曾献计,以逸待劳,不能急于一时。曹操不听,结果大败。赤壁之败,过不在谋士,而在曹操。贾诩投靠曹操后以中庸之道,后位列三公,安享晚年。应该算是三国谋士里面,头脑最灵活,而且活得最安逸的一位了吧。    唉,太尉这个心机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因为侍奉多主所以歌词里称“飘零辗转”。“算无遗策”并不是贾太尉一个人的荣誉,历史上很多谋士都被称为算无遗策。

谁知榻上策,天下三分已看破。
单刀空自废笔墨。【鲁肃鲁子敬!东吴男神!鲁肃在很早就看出天下曹孙刘分据的局面,曹操实力强大而孙刘势力弱小,因此为了长远考虑只能联手抗曹,而他也确实一生都在为此努力。新版《三国》中的鲁肃我很喜欢,大智若愚的感觉简直是超帅啊啊啊。至于单刀那句是指关羽占据荆州,鲁肃设宴。我要贴百度百科了   鲁肃与关羽邻界统兵,疆土犬牙交错,多次发生摩擦。鲁肃顾全大局,总是以友好的姿态安抚双方。刘备平定益州,孙权请刘备归还荆州中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不肯。孙权派吕蒙率军进取,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刘备得知,亲自引兵五万从成都赶回公安坐镇,派关羽率军三万争夺三郡。孙权也从秣陵进驻陆口,派鲁肃率领一万人屯守益阳,和关羽对抗。鲁肃为了大局,邀请关羽相见,提出各自将兵马布置在百步以外,只有将军们各带单刀赴会。鲁肃做出决定后,他部下将领怕出变故,劝鲁肃不要轻蹈险地。鲁肃毫无畏惧,他说:“事到今日,应该把话说清。刘备辜负国家,是非尚未论定。关羽又能怎么样呢?”毅然赴会。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我们江东真心诚意将土地借给你们,是因为你们兵败远方而来,无有立足之地。现在已经得到益州,既然没有奉还荆州意思,那么就只求你们归还三郡,而你们还不从命。”鲁肃话音未落,荆州方面的一将说:“说到土地,只有仁德之人才能占有,哪来一家永远占住不放的道理!”鲁肃当即大声喝叱,辞色严厉。关羽此时也操刀而起,对那人说道:“这些自然是国家大事,他知道什么!”用眼光示意那人离去。

单刀会没有结果,双方僵持不下,战争一触即发。时曹操进攻汉中,刘备害怕失去益州,派人跟孙权讲和。双方议定,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孙、刘休兵罢战。   总之就是没能耐关羽何荆州也没要回来的委屈子敬。《三国》电视剧中送走关羽后鲁肃直接倒地上了看得唉好心疼啊    歌词里“废笔墨”也是一种遗憾之意。其实这里我还是有点疑问的。如果说是认为单刀赴会是白搭功,不应是“费笔墨”么。“废”是废除之意,与我所理解的是否有偏差我也无处求证,也应该是我想多了吧。

荆州城外亭侯方成殁,
又见夷陵火色。【陆逊陆伯言!和子敬是我心中东吴两大男神嘻嘻  荆州是指 伯言被吕蒙推荐 去攻打关羽驻守的荆州,因为这个时候陆逊并不是特别出名,而关羽本身有一些骄傲自大的脾性,所以当陆逊写了封低声下气的谦卑信保证乖宝宝绝对不会攻打荆州的英明神武的关云长大人放心啦之类的信来迷惑关羽。之后针对关羽的诸多弱点最终攻打下荆州,致使关羽走麦城,最终将星陨落的这场战争。歌词中荆州城外是地点,亭侯指关羽(汉寿亭侯)。夷陵火色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动画版还处于跟着三国演义罗贯中老人家尊刘卑曹的思想所以看到刘备不听劝阻被烧得七荤八素特别生气…的片段。因为关羽是被东吴杀死的,刘备一心复仇,不听诸葛亮和赵云的劝阻执意攻打东吴。中间的罗乱事儿跳过 刘备将军队战线布置得很长——“八百里连营”(这也是陆逊设计的)刘备的战略又都被看破《三国志》:备知其计不可,乃引伏兵八千,从谷中出。逊曰:“所以不听诸君击班者,揣之必有巧故也。   两军相持近半年,天气炎热,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是刘备将军队为避暑布置在树林中,正史上…没印象也没查,百度百科上没说…总之后来陆逊攻打刘备将其军队分散开,加之蜀军本来就是客场作战天气一燥热起来就更加不耐烦,然后!以陆逊为首的东吴纵火队就以火攻来结束这一场战争,后续就是刘备委屈逃跑委屈白帝城托孤。】

蜀道闯,取汉中,定军山夏侯成殇。
背旧主,性炎凉,冀侯荣华污名难藏。

【法正法孝直,感觉在三国演义中没多少戏份啊…但是正史上评价很高,曹老板曾因法正是刘备的谋士扼腕叹息,陈寿《三国志》原文: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法正着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总之就是说法正善于奇谋,大致像程昱和郭嘉的精明劲儿… 歌词里唱的就是他提议刘备攻打张鲁取得汉中,定军山一战中看准夏侯渊(夏侯渊字妙才)的军力薄弱(而且夏侯渊是来援助张郃的,估计所有人都认为张郃才是主要目标???)后来夏侯渊被黄忠斩杀。(捂心口妙才啊啊啊啊)第二句歌词中,旧主指刘璋(益州牧)。当初刘璋害怕曹操讨伐张鲁之后下一步就是自己,这时刘璋的谋士张松劝说刘璋迎接刘备入蜀来攻打张鲁,尽管有人反对但还是派法正去说服刘备——然后孝直就直接倒戈带着刘备占领益州了。性炎凉是法正的个人性格睚眦必报。帮助刘备占领益州后法正基本掌握益州的大权,于是以前对他有恩惠的提升!给好处!以前对他不敬的自然是报复!杀杀杀!之后还有个细节就是法正各种报复的事情被上报给诸葛亮后诸葛亮表示法正是咱们主公深信的肱骨之臣,你还要我怎么样呀。 由此可见法正还是很有头脑很优秀的谋士,只不过因为背主性情凉薄拉低了点分。

——念白——
【周瑜】:曹公帐下的那群谋士也不过如此【赤壁之战是建安十三年,郭嘉去世是建安十二年。荀彧虽然是建安十七年去世的但是这个时候应该在许昌忙内政。大魏主母荀文若不是白叫的。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而且郭嘉去世之后曹荀二人的关系说真的应该是有恶化的。而且曹操攻打东吴这件事,本身已经遭到了荀攸等人的反对了。】
【鲁肃】:这…大智若愚,大智若愚啊!
【陆逊】:让我火葬你那八百里连营以及匡扶汉室的妄想!【伯言的这句对刘备的念白真的是扑面而来的少年豪气意气风发啊,正史上火烧夷陵的时候陆逊就是青年时代,因此还受到很多人的不信任】
【法正】:红莲之火的灿烂,并不取决于掌间天堑的纵横。
【荀攸】:一个隐藏于影子里的人,也开始谈起火光的灿烂了。可笑荒唐。
【法正】:行至荒寒处,吾可作烛龙。

——歌词——
02:43

留香荀令,才堪王佐。
却恨其志难充,死生为汉魄。【荀彧荀文若!唉不谦虚地说三国人物里只有文若的生平经历我都能直接说出来…尤其是初三的时候年份都记得嘻嘻嘻  留香荀令一句,因为荀彧有熏香的爱好,所以每当去别人家做客之后都会残留熏香的气味,故有“荀令留香三日不绝”的说法。贴个百度百科吧。 史载荀彧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此典故又有“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称。《旧唐书》载“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曾献诗“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唐代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一诗中有“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句。李颀诗作《寄綦毋三》中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之语。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诗则有“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语。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称呼他为“荀令”是因为荀彧后来就任尚书台,守尚书令,因此世人都尊称为“荀令君”。“荀令”和“令君”都是类似于简称的一种?才堪王佐是在荀彧青年时代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顺带一提,曹操也曾称呼荀彧为“吾之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这句话中是不是也蕴含着曹老板把自己比作刘邦的意思就不研究啦。总之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曹操对荀彧的重视。也正是因为这份重视,才显得荀彧结局的悲哀凄凉。第二句歌词“却恨其志难充,死生为汉魄。” 细致的事情就不说,总之荀彧虽然一直为曹操出谋划策,但他主要的目的是想要中兴汉室,而不是帮曹操完成统一天下霸道的崇高理想。到了二人晚年的时候,这种矛盾愈发的突出。建安十七年(公元212)曹操想要进国公、加九锡(九锡是对大臣的最高礼遇),这时荀彧就跟曹老板说丞相(曹老板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同时也是郭嘉去世的年份)被封为丞相)您一直目标都是忠贞爱国爱护百姓怎么能接收这种礼节这不是君子的做法云云,曹老板内心这个时期应该有点膨胀了吧,但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但荀彧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曹老板还是加九锡了),几乎是从这件事开始曹荀二人就,唉,你们懂的。同年曹老板征孙权,然后贴百科因为我比百科话唠而这段百科又非常简洁。同年,曹操征孙权,让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乘机把他留在军中。封荀彧为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今安徽寿县),不久忧虑而死(关于荀彧的死,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说法:当时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因此被迫服毒自尽[15]  )[16]  ,时年五十岁。谥号敬侯。其子荀恽嗣,后官至虎贲中郎将。[17]  次年,曹操进封魏公。  荀彧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感觉挺心酸的。匡扶汉室的理想破灭。这种感觉,千山过尽道不同啊。关于死因也是争议纷纷,服毒自尽,忧郁而死,还有一氧化碳中毒…我就不讲了。其中,“空食盒”的虐梗就是出自于此,有兴趣的自己查查吧,在《魏氏春秋》中是这么记载的,但《三国志》中却只是简洁地表示“以忧薨”。易中天曾说过一句话,大意为“曹操至死都只是魏公而没有称帝,可能是他一直记着荀彧那双忧郁的眼睛。”总之,无论是理想破灭还是双向异路,一千八百年后今天我们也只能根据残存的不知真伪的史料来猜测了。至于对错,这种概念在历史中就是不存在的。啊,我认为。

 

 

水淹下邳郭,官渡殷勤画策。
功振三分国,才成十二策。【荀攸荀公达。辈分上是荀彧的侄子,但实际比荀彧年长6岁。荀彧一生为曹操举荐了无数人才,如郭嘉、戏志才、钟繇(音同尧)等人,荀攸亦是。水淹下邳的计策是荀攸和郭嘉二人共同制定,最终攻破吕布,而这也是他在曹操阵营中初露头角的表现。第二句歌词特好理解就是官渡之战啊,荀攸出了计谋协助曹老板胜利。关于计谋贴百科了。曹操于是和袁绍在官渡形成对峙局势。双方军粮将尽,荀攸对曹操进言说:“袁绍运粮车一天之内将要到达,押车将领韩猛精干但轻敌,攻击他可以获胜。”曹操说:“谁可以派遣?”荀攸说:“徐晃。”于是派徐晃及史涣半路截击,打败了韩猛,烧了他押送的军用物资。

适逢许攸前来投降,说袁绍派淳于琼等人率一万多士兵押运粮食,将领骄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击。众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曹操听从。曹操于是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己率军进攻打败了袁军,斩杀了淳于琼等人。袁绍的大将张郃、高览等人烧掉进攻用的器具,投降了曹军,袁绍只得弃军逃回黄河以北。张郃前来投降时,曹洪怀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对曹洪说:“张郃的计谋不被袁绍采用,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您怀疑他什么呢?”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等的投降。[9] 

歌词的三四句说的是荀攸的十二奇计,但现在我们只知道有十二个计,具体什么计,在荀攸建安十九(214)年死后就不得而知了。荀攸的这十二计只有他的好友钟繇知道,荀攸去世后这十二计未整理完钟繇就去世了。说实话我还查过钟繇和荀攸的去世年份……曹老板是建安二十五(220)年去世的钟繇比曹老板活的都长久,太和四年(230)才去世,这个时候都是曹操的孙子曹叡执政了啊???啊虽然曹丕去世得早…这中间16年的时间,得是多宏瀚的十二计16年都整理不出来啊…而且刚才查年份的时候才发现和南朝宋陈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之人)他老人家跟我的观点…竟然一致。裴松之评道:“攸亡后十六年,钟繇乃卒,撰攸奇策,亦有何难?而年造八十,犹云未就,遂使攸从征机策之谋不传於世,惜哉!”     贴个曹老板对荀攸的评价吧。      曹操:①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②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②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③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④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⑤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⑥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

胸怀天下策,三计破蜀展帷幄。
转眼悲鸣啼血落。【庞统庞士元,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三计破蜀”中的蜀不是刘备的蜀。建安十六年,庞统劝说刘备攻占益州,后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建安十九年在刘备攻打雒(音同落)城时中飞箭死去。

顺带,庞统的容貌丑陋与否不得而知。《三国志》及其他正史中并没有对庞统容貌的任何说明,而说他相貌丑陋是从《三国演义》中开始的 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 ”。其他野史我不得而知。】

东阿为君筹粮声名墨生难其位蹉跎       【程昱程仲德!东阿筹粮这个说真我重看了遍三国志中的程昱传,并未找到关于筹粮的记载。 郭颁魏晋世语》中有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文中指,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程昱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东阿县)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这些行为令程昱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打击,更很可能是他毕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魏晋世语》是记载魏晋期间名人轶事的,并不算是正史,但因为作者生活在晋代,所以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因为军粮不足,人心涣散,程昱便用人肉制成“人肉脯”给将士食用(所以不要再好奇程昱吃人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了),因此名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战乱年代,这种做法我认为并不应该受到谴责。没有粮就吃人,而且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吃的这个人怎么都不可能是老百姓或者自军将士。要不然程昱这种食人族做法早就被反对他的人送上天了。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军粮中掺上人肉”——我是没想明白怎么在粮食中掺上肉的,肉干都很不可思议。难道是“咦军师今天饭里还有肉啊你以前不都是粮和肉分开发的吗”“哈哈哈吃吧吃吧我最近研究出粮和肉掺和在一块吃起来口感更好”这种情况???  个人认为也就是指着人肉说猪肉地发下去了。“声名墨”中的墨看应看成一个动词。“受到污染”此意。      第二句歌词“生难其位蹉跎”,程昱生前与同为谋士的荀彧尚书令和荀攸荀尚书并不是太高的职位,而在曹丕执政后对程昱进行了简单的封赏,在正准备封程昱为三公的时候,程昱却去世了。虽然死后有追封,但毕竟在活着的时候,真的是“其位蹉跎”的遗憾啊。】

横朔赋短歌,半生心事杯酒酌。
万里山河已在握。 【曹操曹孟德!其实我更多习惯称呼为曹老板…歌词非常浅显易懂,当然这也是因为曹操实在是太广为人知了。《短歌行》以及他其他的文学和政治成就。万里河山支撑三国局面。 这首歌是谋士群像,作为三家主公,唯一上榜的只有曹操。人们习惯于以《三国演义》中奸诈阴险的形象去看待他,但在历史上曹操亦是十分伟大的——说君主好像不太对因为并未称帝——领导者?唉学好语文多重要啊就不会像我这样找不出词汇来表达心中所想了。奠定了曹魏的基础,也为建安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说得太严肃了但是就是这样啊。 有人说刘备仁德曹操奸诈,但这种奸诈不是作为十恶不赦的反派型,乱世枭雄基本都是一个样,像刘备那样的好好先生唉,翻遍五千年才有几个,而且刘备的仁到底是表面上的还是由内而外的,也同样无处求证。在我看来乱世里有一个特别威武霸气的枭雄也是不错,目标为攻占天下,天下被枭雄统一后又变成的和平局面,不是百姓所希望的吗?作为底层人民我并不关心天下姓张姓王,只要我能守住自己的田地我能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其他的事情跟都与我无关。只要统治者的奸诈也好狡猾也罢并不是直冲百姓,更何况曹操奸诈的说法多是受了并非正史的《三国演义》的影响——对普通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了。】
【诸葛亮】
南阳卧龙三顾隆中策,
出师一表斑驳。 【诸葛亮诸葛孔明。小时候觉得孔明先生简直是一人挑起三国演义大梁,他是电他是光他是唯一的神话。这句歌词也很简单,南阳是诸葛亮出山前的所在地,卧龙是称号,三顾茅庐时的隆中对划分天下大势为刘备出了计策,《出师表》斑驳,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终究将星陨落五丈原。比起曹魏的众多谋士的小众了解,丞相实在是万众瞩目、世人皆知啊。】
【司马懿】
南北杀伐,托孤辅国。
忠奸本色,留待后人说。 【司马懿司马仲达。曹操健在的时候就已经跟随其南征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曹丕即位后亦深受信任(司马懿曾是曹丕的老师),曹叡临终前又托孤司马懿——由此可见得其深受老曹家信任。虽说最终司马懿在《三国志》中的出场是在晋书中,但这原因应多归结于司马炎篡位后封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懿去世后很多年名声依旧很好,逐渐出现诋毁是在永嘉之祸后(公元311有兴趣的自行百度吧) 其不肖子孙自相残杀带来诸多浩劫,南方的东晋,又长期被世家大族把持,司马懿在人心中的地位也逐渐下降。晋室南渡,情况与当年蜀汉类似,以蜀汉为正统的呼声日高;东晋灭亡后,情况更加明显,到隋唐时代,民间说书戏曲日盛;而唐代官修的《晋书》,以帝王的立场更不鼓励效法。到明代《三国演义》之后,“空城计、火熄上方谷、见木雕魏都督丧胆”等不实的司马懿形象就被演义广传于民间了。所以说不要随便相信《三国演义》里的内容就是史实啊…】

【总结】
月下霜,惹悲凉,风吹过修罗沙场。
百年伤,白骨荒。枭雄能臣皆过往。
旧江山,新画图,谁又写,莹莹华章。
前生事,来生知。算天算地,鳏寡身苍。

【收尾】
朔漠又鸣金,眼前皆荒凉万里。 
谁毁了繁华,谁又悲喜。
临登基,灯火迷蒙身影离离。
一椅龙钟为一帝。

——念白——
【郭嘉】:我在这天上等了许久,没想到,上来陪我的,竟然是你。 【郭嘉建安十二年去世】
【荀彧】:我以为我满是遗憾的离开人世。 【荀彧建安十七年去世】
【荀攸】:但我以我的方式为你添上了属于你的色彩。
【庞统】:凤凰的传说并不因浴火而流传。
【诸葛亮】:司马老贼,吾与汝,天人交战!

【司马懿】:为什么只剩我一人孤零零站在这里。 【一世魏臣  终入晋书】

——The End——

啊终于写完了!前前后后折腾有四天,不过加起来的时间也就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少…之所以想打这个,在开头说了,是偶然听到这首歌觉得超好听,歌词写得也很棒。一开始看歌词的时候是没有那句歌词是哪个人物的提示的,百度了一下发现和自己猜的没有出入唉当时简直心脏炸裂。

所有的说明都亲自去百度百科上和《三国志》中对应人物传记中核对了;和《三国演义》中有出入的全部以《三国志》为准。不太确定的是陈宫的第一句念白和结尾部分荀攸“为你添上色彩”的念白。如果有存在不同说法的地方敬请指正。

通篇可能对大魏的谋士们注释很多,绝对是出于我个人的偏爱啊哈哈。至于诸葛亮等人篇幅略小,是因为实在太广为人知已经不需要注解了。

 

看《三国》是从小学的时候就开始了,只不过一直停留在《三国演义》。初中的时候才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区别开,其实是出于对部分人物的喜爱去看的正史。中华五千年通史只知道概况,详细的情况则是三国时期和明朝时期还算了解,更偏爱三国。

 

谋士——在尤其战争年代格外受到重视,对于相对没有战略才华的部分君主简直是国家级保护五星级供养。现在人们总是习惯比较,比较卧龙和凤雏,比较孔明和仲达,而比较的依据也不过就是史料中的胜负记载和自己的主观情感。作为我来说个人想法则是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凤雏胜了卧龙一筹——不也是年仅三十有六便殒命落凤坡,而孔明战略才华远远超过司马懿——最终三国不也是都纵横进了司马家手中。不过如果是个人娱乐,那么这种比较也许会稍稍有趣,如果是在网络上长篇大论与对方唾沫横飞,便是无聊至极。

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包括三国时期在内的一切历史,都已经是前人往事,谁的遗憾谁的英雄大业亦或是哪一位的冤魂不散,某种程度上都与今日没有联系。但并不代表其已经死去而停滞不前。武侯祠至今仍香火不断,沈阳故宫也是日日爆满,就连写个语文作文可能都会用上戚继光英勇抗敌的例子——历史人物和事件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往往是比事件本身还要值得铭记和思考的存在。上至尧舜禅让美德下至邓小平的治国方针,没有一样是已经陈旧到掉渣不需要我们去揣摩其意义的。因此每当听到有人说“历史古籍有什么好看的啊”这种话我都想…打架。当然是想想不会做出来的。

 

 

有的时候会想到,黄昏时分,飞鸟暮归,最后的落霞在天边散去,就像是一个朝代或者一位英雄的消逝。现世的人们谈论往日的传奇,亦翘首来日的神话,方得能让一些人、一些事,永远鲜活在一代又一代的记忆里。

 

唉,感谢看到这的你耐着性子听我没有任何文学素养和优美词句的瞎叨叨。比心心给你~❤

 

 

 

2017/1/25   12:11


评论
热度(4)